相關報導
標 題: | [保險] 利變壽險將停售…竟掀狂銷潮 |
日 期: | 2014-09-09 |
出 處: | 聯合報 記者/孫中英 |
來源網址: | |
完整內容: | 金管會8月底宣布銷售利率變動型壽險保單新規定,若前10年有提供現金回饋功能,都須改成抵繳保費或增購保額,且6年內解約都要加收費用,在新規定在下周一(15日)生效前,市場再掀保單停售效應,形同為業者再度送上業績利多。
利率變動型壽險今年大熱賣,金管會保險局自6月起研議對策,日前公告新措施;由於壽險業今年發行的利變壽險,幾乎張張都有10年內提供現金回饋功能,且都無加設6年內要收解約費用規定,新規定等於宣告全市場已銷售的台、外幣利變壽險,短期內都得全數停售,引發客戶搶買,各公司自8月底起都「被迫」狂賣利變壽險。
壽險龍頭國泰人壽1張4年期美元利變壽險,本來預計只賣100億台幣達標就收手,現在被政策「掃」到,眼看就要賣破200億大關;南山及富邦人壽兩大公司都是利變壽險商品大戶,在停售效應刺激下,業績也相當可觀。
保險局本意是要業者少賣利變壽險,但新監理措施卻送上業績大利多。保險局遂在上周三再度發文,警告各公司不得以「保費、附加費用或解約費用即將調漲」作為宣傳或銷售訴求;同時兩項新制,都要納入內控,各公司總稽核須在今年10月31日前,專案查核近期大量進件的通訊處。
有壽險業者表示,已經沒有公司「敢」宣傳保單停售 (版主註:才怪咧,我的壽險顧問就跟我一直跟我說要停售...),但每次保單停售,都跟保險局的監理措施有關;因為只要保險局下令不准賣的保單,壽險公司根本不用宣傳,保戶主動登門搶購一空,營造保單停售效應者,其實是監理機關。
壽險業者說,台灣保戶愛拿回饋,利變壽險最大特色,就是提供「增值回饋分享金」,即所謂的現金回饋。現在金管會用行政裁量權,不讓市場銷售10年內可領現金回饋的保單,利變壽險行情也將看跌。
買不到就是好貨?3度禁賣變熱賣
金管會保險局自去年起,大動作管制類定存保單;去年第3季,先針對利率變動型年金開刀,結果去年利變年金熱賣逼近3000億;去年11月,保險局宣布,所有台、外幣躉繳險利率自今年起調降1碼,保費將大幅上漲,政策一宣布,保戶立馬搶購;今年8月,保險局決定管制利變壽險,結果又造成利變壽險熱賣。
1年內,壽險市場共3波保單停售風潮,全跟保險局的政策有關;不知主管機關有無想過,為何越是禁絕類定存保單,消費者卻硬是要買?
若是跟高利率年代的類定存保單相比,現在壽險業賣的類定存保單,不但投資報酬率較差、優惠也大幅縮水,但保戶還是照單全收,大前提就是台灣的資金太多。
許多保守理財族受不了銀行存款利率太低、又擔心股市風險太高,只想把資金停泊在無風險的去處,類定存保單標榜「本金一定拿得回來、報酬又比定存高」,因而大受歡迎。
金管會若不想要讓壽險公司因為賣類定存保單,最後變成在「開銀行」,就該鼓勵市場研發更多適合民眾理財的投資工具,將無處可去的資金引導到其他管道;一味禁止壽險業銷售這些保單,反而更讓民眾誤以為這些末代保單都是「好貨」,還非買到不可。
其次,類定存保單,並非不能存在,保險局該管制的是「誰在賣」;若壽險公司財務達標、資本強健、風險控管佳,提供消費者在保障之外的保險理財選擇,有何不可?但若壽險公司風控不佳、資本弱化,保險局大可停止該公司銷售類定存保單。
金管會一再強調對金融業實施差異化管理,但每每在保單監理政策上,總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且每次祭出新指令,卻又讓停售老戲碼不斷重演。
上古時代鯀治水用圍堵方式、讓水越淹越高,禹治水、改用疏通方式,才解除水患;不讓業者賣保單,壽險公司卻因為停售越賣越多,到底是「鯀治水還是禹治水」,保險局要三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