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導
標 題: | [理財] 退休後靠年金、定存、儲蓄金?一個月3萬不夠! |
日 期: | 2017-04-27 |
出 處: | 康健雜誌/作者:黃惠姍 |
來源網址: | |
完整內容: |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百歲人口不斷攀升,過去25年來增加4.7倍,台灣2016年就有3,068位百歲人瑞。相較過去,目前50歲以下中壯年更有機會活到100歲,當百歲將成為必然,對於支持老後生活的經濟來源,中世代族群普遍有3大迷思。 《康健》「中年世代活到100+歲態度大調查」詢問40~64歲中年世代對活到100歲生活的想像,結果發現,六成民眾希望工作到65歲就退休,但進一步詢問退休後的收入來源,高達71.8%受訪者說是政府年金、退休金;39.5%的人靠存款利息;29.7%說是保險、股票、基金佔;子女奉養有13.9%。 中國信託銀行全球個金執行長李玉秋分析,許多人對於退休後的經濟規劃,應去除三大迷思,才有老本因應長壽趨勢與金融市場變動等各種不確定因素。 迷思:退休後倚靠政府年金、定存利息、現金儲蓄就足夠 現實:受年金制度將改變、通貨膨脹升高影響,勢必不夠 因應人口結構改變,未來年金制度勢必有所改革,而定存利息、現金儲蓄可能趕不上未來通貨膨脹的速度。李玉秋表示,2008年金融海嘯前,儲蓄的回報率高於通貨膨脹,依靠定存利息或許能支付生活所需。 但金融市場不斷變化,2008後定存利率已遠低於通貨膨脹利率,這兩年情況尤其明顯,若將來景氣慢慢恢復,通貨膨脹利率會再拉高,存款利率不可能短期內就立即跟得上。 迷思:一個月有三萬收入,就夠支付退休生活所需 現實:最起碼要有四萬一千元以上 中國信託曾調查發現,大部份人認為一個月三萬就足以支付退休後所需。但主計處統計發現,要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每個月要四萬一千元才夠,尤其許多人退休後的夢想是國外旅遊,要達到理想的老後生活,每月的生活花費可能更高,依每個人生活條件不同,可能需要5萬到7萬之間,顯示民眾對未來的想像跟現實間有落差。 迷思:失能後倚賴健保、子女照護就萬事足夠 現實:健保只能支付基本需求、子女無暇或無力照顧 失能、長照是每個家庭都要正視的問題,根據衛福部統計平均老後失能時間約7.3年,但本次調查發現,四分之一的民眾不知道自己老後可能會失能,還有31.2%的民眾覺得,自己可能失能的時間為1年以下。 不僅失能時間與實際狀況有所差距,許多人認為健保能提供老後所有的醫療需求,或是期待未來子女照顧,但健保只能支付基本醫療需求,而子女照應自己都來不及了,更不用期望他們未來能照顧我們。失能時如何有足夠財富照顧自己,都是未來老後需要審慎規劃的議題。 最後李玉秋表示,退休後的財富規劃要達到3個目標。第一是「活」,要怎麼活得更好、更有尊嚴;第二個「留」也就是財富傳承,我們總希望盡一點父母責任,或多或少留一點給下一代;第三是「存」,即使做好理財務規畫,為了因應不斷變動的金融市場,還必須定期檢視,同時做動態調整,才能確保財富不中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