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存利率比較

~讓您的小豬撲滿變聰明 \(^o^)/

  • 現在位置: 
  • 首頁
  • 相關報導
  • [理財] 投資理財永遠不嫌晚 從定存 儲蓄險 基金開始第一步

相關報導



標  題:[理財] 投資理財永遠不嫌晚 從定存 儲蓄險 基金開始第一步
日  期:2017-08-04
出  處:非凡商業周刊/朱岳中
來源網址:
完整內容:  日前金管會主委副主委鄭貞茂指出年輕人對資本市場參與熱忱不太夠,言下之意,時下年輕人不愛投資。鄭副主委甚至認為年輕人若不進場買股票,對資本市場而言將是危機。

近來金管會主委李瑞倉也提到金管會將透過政策引導年輕人理財,例如鼓勵銀行推出年輕人專屬理財方案,給與較優惠的手續費等。相關消息一出,媒體反應褒貶不一,然而年輕人的反應似乎負面居多。

年輕人之所以對這樣的提議不買單,不外乎是近年年輕人薪資普遍偏低,許多人認為「生吃都不夠了,還想要曬乾?」(台語俗諺,意謂錢都不夠花了,哪還有多餘的錢投資、儲蓄?),或是覺得投資風險這麼大,賠錢了誰要負責?股市這麼高了,現在要年輕人進場幫忙「抬轎」(股市術語,意謂投入市場以幫忙繼續拉抬股價)嗎?

從小灌輸理財觀念

近幾年台灣薪資偏低是不爭的事實,但因為收入少所以不投資、儲蓄,邏輯上可能就有問題了。要說現在薪資低,再怎麼低也不會有民國40年、50年那時候的台灣低。當時政府鼓勵民眾儲蓄,老百姓即使收入少、生活苦,還是都會想辦法攢點錢存起來。但現在年輕人的價值觀以及所處的社會已明顯不同於以往,各種吃喝玩樂誘惑多,偏偏收入少,又想及時行樂,消費慾望高,自然存不了錢

相信大家都聽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2句話,年輕時不養成儲蓄、投資的習慣,總是賺多少花多少,到頭來受累的還是自己。金管會鼓勵年輕人理財,方向絕對是正確的,但相關的辦法得具體擬出;而且理財不是等出社會才開始,更應該從小就灌輸理財的觀念,養成習慣,等工作賺錢才開始就太慢了

5、6年級生的讀者,小學時期大概都有個經驗,就是學校獎勵學生儲蓄,開辦學生儲金,學生可以在每週的某天到老師那或學校合作社存錢,然後記在學生存金簿裡,再由學校代為轉存至郵匯局。那正是當年政府為鼓勵儲蓄,通過「加強推動儲蓄方案」,由於中華郵政和各級學校配合所開辦的鼓勵儲蓄活動。

事實上迄今中華郵政還是有承辦這項業務,只是現在少有聽到學校還在推廣這樣有意義的活動,實在可惜。現今金融機構遍布,許多人可能會覺得由家長自行帶孩子去金融機構開戶就好,何必麻煩學校和老師?其實透過學校辦理意義大不相同,而且透過同儕力量,效果會更好

理財也能夠生活化

20、30年前筆者唸大學時,學校師生消費合作社鼓勵學生可以「入股」,學期初繳交100元不等的股金,學期末時可以有一筆股息,只是股息只能換取等值商品,不能拿現金,畢業時才可取回本金。印象中每次配發的股息其實都還不少,只是後來因為某些學校發生一些弊端,政府出面糾舉並嚴格限制,加上新式便利商店大舉進駐校園,消費合作社多已消失在校園中。

其實透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了解投資、股息…的概念,其實非常生活化,也非常有意義,只可惜現在的學生很難接觸到了。



回上頁

贊助商連結


浪費時間是所有支出中最奢侈及最昂貴的(富蘭克林)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為命中注定貧窮或一定老死於貧窮的思想(富蘭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