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存利率比較

~讓您的小豬撲滿變聰明 \(^o^)/

  • 現在位置: 
  • 首頁
  • 相關報導
  • [理財] 不想成「下流老人」 退休準備不可少

相關報導



標  題:[理財] 不想成「下流老人」 退休準備不可少
日  期:2017-08-04
出  處:中央廣播電臺
來源網址:
完整內容:  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在2015年有一本著作「下流老人」,描述日本正出現一群貧窮又孤獨的老人。隨著高齡社會到來,台灣退休族的退休金是否足夠?還沒退休的民眾是否已開始準備退休金?又該準備多少退休金才能不成為「下流老人」?

「下流老人」一詞源自於日本社會學者藤田孝典的著作,內容提到日本年金制度將崩壞、長期照護缺乏人力、高齡醫療缺乏品質、照護條件日益提高、老人居住困難,讓日本近年來出現大量過著中下階層生活的老人,且他認為未來只會持續增加,若政府不提出有效政策,可能出現「1億人的老後崩壞」。

◎近半退休族不理財 逾半民眾未準備退休金

日本社會的情況對台灣來說是殷鑑不遠,若要不成為「下流老人」,退休後的收入將是關鍵。然而,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調查顯示,近7成退休族沒有準備額外的退休金,且多數民眾雖認同除了靠政府的退休金之外,個人的儲蓄及理財投資才是王道,但有近57%的未退休族群民眾表示,目前並無額外準備未來退休金的規劃。

遠見雜誌的調查也顯示,有高達48.3%的退休族沒有繼續理財,財務自由度的分數不及格。調查也發現,財務自由度的高低與健康及生活品質高度相關。遠見雜誌副主編林讓均說:『(原音)在財務與健康方面,財務自由度越高,他的健康自由度也越高;財務自由度低,健康自由度就相對低。在財務跟生活部分,雖然越有錢不代表越會經營生活,可是財務狀況越差,經營生活的條件與能力越差。』

退休準備金 預估892萬至1600萬元

日本知名退休專家大江英樹日前來台灣演講時表示,日本人口老化較台灣早15年,且高齡化速度非常快,加上日本在2001年也曾推動新退休金制度,因此,光靠年金絕對無法安心度過老年生活。他建議,唯有縮短退休期,盡量維持在工作的狀態,才能不陷入「老後」危機。他說:『(日文原音)接下來非常重要的一點,到了60歲的退休後,不是什麼都不做,你必須退而不休,如果你還很健康的話,退休後你還是要做一些勞動。』

至於該準備多少退休金才能不成為「下流老人」?中經院推估,60歲退休後須面對每月生活開銷、醫療支出以及長照費用,以平均餘命80.2歲、在3年期定存利率水準下,預期總開銷支出至少在新台幣892萬元以上。

施羅德投信總裁巫慧燕則推估,以目前人均月所得約5.28萬元計算,若退休後要達到7成所得替代率,約3.7萬元,若是55歲退休、80歲平均壽命、每年有3%的通膨率,那麼一個人需準備至少1,600萬元。

◎學習理財 將退休金活化

巫慧燕建議,除了退休前積極準備退休金,退休後也必須持續理財,才能擁有一定品質的退休生活。她說:『(原音)比如現在大家習慣一次領,領了之後你錢放哪裡?放定存,就被通膨吃掉,也可能被親友給借走了,借走之後可能就不還了,甚至還可能被詐騙,如何把它變成月領,甚至針對活得太長的有一個延壽的年金,包括資產活化、以房養老等政策都非常重要。』

中經院院長吳中書也建議,由於我國現行的退休金制度無法讓個人自由選擇退休金帳戶的投資方式與標的,他呼籲政府建構個人儲蓄帳戶機制(Individual Savings Account, ISA),參酌國外的經驗、結合具多樣性質的金融商品,搭配具一定條件的優惠措施及相關限制,如閉鎖期、提領年齡等機制,將有助於提高民眾準備退休金的誘因。

隨著政府積極推動年金改革,未來「多繳、少領、延退」將勢在必行,若只依賴政府年金,將不足以因應退休生活,只有在退休前未雨綢繆、積極學習投資理財,才能讓老後生活無虞。



回上頁

贊助商連結


青年人的教育是國家的基石(富蘭克林)




一個人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對於自己的能力永遠不敢充分的信任;甚至自己認為必將失敗無疑(富蘭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