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導
標 題: | [理財] 退休理財術-股票作為退休金的 有趣經驗 |
日 期: | 2017-08-12 |
出 處: | 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 |
來源網址: | |
完整內容: |
國人主要投資理財工具(圖文:工商時報 陳碧芬) 國人的主要投資工具,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調查,28.5%是商業保險,26.4%是股票,一般基金約占16.9%,定存有11.7%,這4大工具之外才是外幣、不動產等。在商品種類的選擇上,定存只有年期和利率的考量,商業保險、一般基金則相對制式,除非是私人銀行客戶,完全客製化設計只是一種理想。 相對上,股票作為投資工具,個人可以發揮的空間就無限寬廣。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20年買了台積電股票送給媽媽,投資新台幣6萬元,經過長期配股配息現在價值600萬元;買大安銀行股票送爸爸,卻成了壁紙。 第一銀行退休人員協會理事長李銀櫃說,自己的退休財管部位就有一檔股票:第一金控,任職金融業44年當中有34年任職於第一銀行,只要有機會就會買進一銀股票,「從來沒有賣出過」,長期平均下來,買進成本已均攤到十分划算,年年配息配股,算起來年投報率在5~6%,簡直是現在退休生活的「固定收益」! 股票因個別上市櫃公司的經營、加上大盤牽動因素,在投資工具類別被歸屬於風險性偏高,台灣投資人原本已漸漸退出台股,散戶占總交易量持續減少,就在台股站在萬點到第55天的這周,證交所統計,上市櫃三大法人成交比重降到3成以下,外資成交比重連5日低於2成,加上融資餘額攀升至2,189億元,創下近2年新高水位,現股創雙向當沖後歷史新高,顯示螞蟻雄兵買盤湧現,本土自然人信心恢復。 滙豐2017年最新的《未來的退休生活:趨勢的變革》報告顯示,為儲備未來的退休金,台灣有53%的千禧世代願意進行有風險的投資;X世代為40%;戰後嬰兒潮世代39%。專家分析,這與低利率延續15年了,民眾為了準備退休基金,並不排拒在股市征戰。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暨財富管理事業處資深副總裁陳宥辰指出,在持續變動的年代,仍在工作年齡的台灣民眾認為能夠提供退休資金的前3大來源分別為現金儲蓄(48%)、股票(46%)以及房地產投資(43%),其次為個人退休儲蓄為(42%)和勞工退休保險(21%)。 然而,陳宥辰認為,真正依此比率儲備退休基金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受訪者(55%)還是以現金作為退休基金來源;52%仰賴勞工退休保險金;42%倚靠社會保險福利金;只有11%的台灣民眾以房地產投資做為未來的退休資金來源。 李銀櫃說,一般朋友都會擔心退休生活,老東家第一銀行對現職員工照顧好,像他多次外派英國、美國設立一銀海外分行,也能顧全家庭,定存金流都交給一銀處理,退休時非常放心。3年前在銀行協助下,正式成立第一銀行退休人員協會,讓退休員工保持互動,去年起協會成員也一起參加台灣金融研訓院建立的「資深金融人才社會回饋服務平台」,每個月都有活動,包括退休理財,大家也會一起作服務,生活相當充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