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存利率比較

~讓您的小豬撲滿變聰明 \(^o^)/

  • 現在位置: 
  • 首頁
  • 相關報導
  • [理財] 小時候父母教導錢要放撲滿或存銀行 其實是錯的

相關報導



標  題:[理財] 小時候父母教導錢要放撲滿或存銀行 其實是錯的
日  期:2018-01-12
出  處:今周刊/洪佩玲
來源網址:
完整內容:  月入3萬元的年輕人,租屋在新北市,列出基本生活開銷,還能存到多少錢?

有位網友提出的每月開支概況,每月收入30,000元,扣掉勞健保自付額1,063元、租金8,000元、電費每度5元平均每月600元、手機通訊費約1,000元、交通費1,000元、基本一天三餐每月250*30=7,500元及日常生活雜支費約1,500元,如此計算每月可存下9,337元,但這還不包括特定的支出,如家電採購、旅遊娛樂費等

雖然青貧已經是台灣社會非常嚴重的問題,要為了替未來生活留下足夠的資金,理財計畫是很重要的,很多年輕人只要願意克制欲望,將錢省下來,然後善用錢滾錢的方法,小錢變大錢,將來還是可以過的比較寬裕。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最好學會「三個改變」:

1.觀念改變:

還記得小時候父母總是教導,不論是壓歲錢或是零用錢,都要有存錢的好習慣,為了不要承擔投資失利的風險,父母總會說,最好錢還是放撲滿或較無風險的銀行定存為主,結果很多人長大後還是改變不了這習慣

而且許多人也因為父母對股市的排斥,尤其台股第一次上萬點後大崩盤的記憶猶新,因此對投資戒慎恐懼,擔心虧損而裹足不前。當每月薪水入袋,扣出支出後,其餘錢都先存起來再說,最後卻淪為「呆薪」一族。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資料顯示,從2001年以來,只有一年的薪資成長率超過1%,其餘都在1%以下,甚至在2008年還出現負成長,高達-2.20%。

因此,呆薪族若僅靠薪水面對生活支出就很吃力了,沒有適當的投資,幾乎是難以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理財觀念必須從舊有的「存錢」改為「以錢養錢」,透過投資達到長期複利效果。

2.做法改變:

面對當前銀行定存利率低到只剩約1.03%,必須改變將錢存放銀行的習慣,改為部分錢做投資。例如,壓歲錢或薪資留三分之一的錢自由運用,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或是用在休閒娛樂,其餘三分之二用投資工具管理與分配自己的財產。

3.工具改變:

如果想要存下第一桶金、籌措夢想金或創業本錢,有必要提早起步,甚至與存退休金一樣重要,在能力範圍之內做好長遠的規畫。但現今市面上林林種種的投資工具,究竟哪種投資方式才能讓自己創造長期複利的效果?

在眾多投資工具中,光靠存款當然不夠,在薪資調整跟不上物價漲幅,及通貨膨脹的壓力日益增加下,一定要轉為錢滾錢的投資工具;若選擇股票,雖期待報酬高,但風險相對較大,可能較無法掌握,而基金或保險相對穩定保守,是不錯的選擇方向。




回上頁

贊助商連結


信奉真理的人,必受天祐(富蘭克林)




我們各種習氣中再沒有一種像克服驕傲那麼難的了。雖極力藏匿它,克服它,消滅它,但無論如何,它在不知不覺之間,仍舊顯露(富蘭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