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導
| 標 題: | [國內] 不只22K低薪的痛!這件事也害慘年輕人20年 |
| 日 期: | 2018-05-02 |
| 出 處: | 中時電子報 吳美觀整理報導 |
| 來源網址: | |
| 完整內容: | 在1990年,當時台灣1年期定存利率還有9.5%,但之後市場利率一路走低,這幾年掉到只剩1%左右。有房產專家認為,低利率讓建商、投資客的利息負擔輕,相對能撐住房價,而領22K年輕人在低薪、低利率時代,籌不出自備款,除非有富爸媽贊助,或遇上房價大暴跌,否則根本買不起房。 銀行房貸主管不諱言,前一波投資客挾低利率的優勢炒高房價,也害到自住購屋人無力買房,而這些投資客大賺後,口袋變得更深,加上利息負擔輕,讓價意願也偏低,預估房貸利率至少要衝到3%以上,才會出現降價拋售效應,到時才有機會買到較便宜的房子。 2010年6月開始,政府祭出一連串打房措施,對打擊投資客炒作房市似有一些成效,但建商及賣家讓價幅度頂多2、3成,對房價動輒飆漲逾1倍的都會區來說僅是九牛一毛,房價還是貴森森、高攀不起。 天時地利不動產總經理張欣民表示,房價緩跌之下,薪資提高,才是「買得起」的關鍵。他說,民國80年代,房地產景氣不是很好,貸款利率甚至上看5~6%,但老百姓收入有增加,即使高房貸還是買得起房,目前薪資凍漲,年輕人陷入低利率緊箍咒,滾不出自備款,除非有富爸媽贊助,否則就算房價跌個幾成,還是買不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