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報導
標 題: | [保險] 什麼人適合用保單存錢?4種保單幫你強迫儲蓄 |
日 期: | 2012-10-09 |
出 處: | 《Money錢》第23期/施禔盈 |
來源網址: | |
完整內容: | ( 版主註:本文重要,必讀 ) 「用保險強迫儲蓄好嗎?」「現在利率這麼低,豈不是無利可圖?」如果是去年底,這樣的問題會是:「我的錢放哪裡最安全?」因為當時投資人最在意的是,投資不一定要賺高利,但至少要保本。 台壽人壽駐會董事林文英曾提到一個朋友的媽媽,原有300萬元資產,100 萬元定存、100 萬元買基金、100 萬元買保險,金融海嘯後只剩下保險的100萬元安在。 「我也曾經握有股價漲到100美元的AIG股票啊!但是後來跌到剩1塊美元。股市起起伏伏,誰料得到?」談到本身的財務狀況,前南山人壽老總林文英也是這波金融海嘯的受害者,他說,這就是市場起落的本質。所以,投資人如果把全部的錢都擺在股市裡面衝來衝去,那麼只能祈求要用錢、或退休的那天,剛好市場一飛衝天。 保險錢強調保本 滿足確定感及穩定感 「商品沒有好壞,任何商品都是中性的,賠錢的時候會想到保本最好,但是等到市場氣氛轉好,又會覺得投資比較有利,一般人的觀念總是隨著時間在變動。所以用保險強迫儲蓄好不好?如果是保命錢,那答案是:yes。」宏觀財務總經理邱正弘說明,財務規畫上,保命錢、投資錢、投機錢要分清楚。 從事保險工作15年的大誠保經經理吳宜樺則說,15年前保單的預定利率是8 ∼ 10%,那時候談到用保險強迫儲蓄,就不斷有客戶嫌說,利率太低,「當時買儲蓄險的人還會被笑不懂得理財哩,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那些原本被認為理財阿Q的人,卻反倒是高手。」 那麼要強迫儲蓄,為什麼要選擇保險呢?定存不好嗎?基金呢?林文英提到,保險有一定的期限,而且期限都比較長,加上要存上多年後才不會吃虧,並且要持續繳費保單才會有效,所以相較定存來說,保險「強迫」儲蓄的功能較重。 至於與基金相比,吳宜樺解釋,保險的好處是,可以精確計算未來「一定」會有多少錢,但基金就得看市場臉色了。市場好時,1年賺30% 很easy;但是市場不好,1 年虧50%也很常見。 所以,如果希望投資工具能給自己確定感、穩定感,並且想要先把保命錢留下來,利用保險強迫儲蓄是一個好選擇,至於利率高低,則不是該斤斤計較的事情,因為既是保命錢,就是「保本」為上。不過邱正弘提醒保戶,「保本」不等於「保值」,若要計算時間價值,保險滿期後領回的錢難免會變薄。 也因此,倘若是個極度有紀律的人,邱正弘表示,定存或基金所賺的錢會比保險來得高,因為市售的儲蓄型保險都含有死亡保障,這當中一定會扣除危險費率及營業費用率,所以究竟資金該怎麼安排,就看自己的投資屬性了。只是認識自己的投資屬性稍嫌困難,因為多半人的屬性是此一時彼一時。 年輕人選滿期、高解約險 年長者選還本、年金險 在前頁所提可作為強迫儲蓄的保險中,到底哪種最優呢?「年紀大一點、接近退休者可以買年金險;年輕族群則可以購買滿期型、高解約金型;中年族群,就可考慮還本型。」吳宜樺分析,還本型容易動用的特性,最好是在自己還有收入,規畫子女教育金時使用。 要提醒的是,在強迫儲蓄的前提下,買還本型保險最好不要選擇繳20年、從第2年就開始還本的險種,因為這麼快就把錢拿回來,就失去儲蓄的意義了。 邱正弘補充指出,各家保單的設計大同小異,並且保險公司也受到嚴格的規範,所以只能針對自身的需求來挑一張最適合的保單。吳宜樺也認為,選保單就沒有辦法選保險公司,選保險公司則無法選保單,因為通常預定利率較高的保單,多是經營上屬於後段班的公司所推出,這是保戶需評估的風險。 至於強迫儲蓄究竟要儲蓄多少才夠呢?林文英指出,只要按照現在的能力盡量去做就可以了,不用強求一定要做到滿。也許年輕時,保命錢的比例可以低一點、投資錢高一點,因為老闆每月會給你薪水;但是,年紀愈大就愈要有足夠的保命錢,這時保險錢應該多一點、投資錢就要降低比重了。 4種保單 幫你強迫儲蓄 最適合退休族 相對生死合險,生存險的彈性最小,因為只要進入年金期,也就是可以開始每月領回時,就不能隨意解約領取一整筆錢回來。但是缺點也是優點,因為有太多人退休後,遇到孩子需要用錢,或是詐騙集團上門,而難以保存一整筆退休金。( 版主註:小孩子拿走錢的機率太高了,留學,從商等 )所以,如果能夠鎖住、只能月月領回,對於老年生活的確會是一大保障,也因此,年金險最適合有一大筆退休金的投資人,另外,愈接近退休者也愈需要準備。 保單 2 滿期型 滿期領回 有明確理財目標者 生死合險中的滿期型保險,近期最常見到的就是6年期養老險,但其實在保險公司的規畫上,滿期型保險除有6年期外,也有8 年、10 年、15年、20年等。此種保險的好處是可以跟著生涯規畫走,也就是如果6年後剛好有買屋需求,6年滿期領回的這筆錢就能派上用場,但要注意的是,既然是強迫儲蓄,存不到6年想要先領回,絕對不划算。 【更多內容請見《Money錢》2009年8月號】 |